画像
テキスト
語也。然此語是孔子在時所說。而論是孔子沒後方論。論在語後。應曰語論。而今不曰語論。而云論語者。其義有二。一則恐後有穿鑿之嫌。故以語在論下。急標論在上。示非率爾故也。二則欲現此語非徒然之說。萬代之繩凖。所以先論已以備。有圓周之理。理在於事前。故以論居語先也。又此書遭焚燼至漢時。合壁所得。及口以傳授。遂有三本。一曰古論二曰齊論三曰魯論。既有三夲。而篇章亦異。古論分堯曰下章子張問。更為一篇。合二十一篇。篇次以鄉黨為第二篇。雍也為第三。篇內倒錯不可具說。齊論題目。與魯論大體不殊。而長有問王知道二篇。合二十二篇。篇內亦微有異。魯論有二十篇。即今日所講者是也。尋當昔撰録之時。豈有三本之別。將是編簡缺落。口傳不同耳。故劉向別録云。魯人所學。謂之魯論。齊人所學。謂之齊論。合壁所得謂之古論。而古論為孔安國所注。無其傳學者。齊論為瑯琊王卿等所學。魯論為太子太傅夏侯勝及前將軍蕭望之少傅夏侯建等所學。以此教授於侯王也。晚有安昌侯張禹。就建學
コメント